bc贷(中国)

学会要闻

创新改进临床药学实践,科研促进临床药学发展——2024临床药学创新研究与转化浦江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4-05-23  浏览次数:9092

       最美四月,黄浦江畔,适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成立和附属仁济医院建院180 周年华诞之际,由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海洋专委会、江苏省药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委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及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的“2024临床药学创新研究与转化浦江论坛”于2024412-13日在上海隆重召开!为推广临床药学创新模式,加强临床药师间交流与合作,论坛开设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围绕“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精准用药与药物治疗管理、生物制品创新与临床合理应用、药事管理与循证药学、药理学的新进展与前沿研究、疾病队列与药学交叉研究、深海资源与新药发现”等热点议题,全方位展示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创新范式、实践热点及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教授,上海市药学会监事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吕迁洲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南京大学生物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国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全明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医疗保障中心主任、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陈万生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宏灏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院士80余位特邀嘉宾出席,来自全国50余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500余名嘉宾代表参会。  

大会主席

    412日上午,大会如期召开,开幕式由林厚文教授主持。夏强院士、吕迁洲监事长先后为大会致辞,并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同仁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会开幕式现场

林厚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吕迁洲监事长致辞

会议室里的人们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夏强院士致辞


   主论坛: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会议伊始,周宏灏院士作《药物基因组学未来走向药物空间组学吗?》主旨报告,探讨了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指导作用,着重介绍了基于基因组学的降糖药、抗疟疾药等药物的研发,并突出了空间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潜力。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陈代杰教授以“细菌与革命性科学”为话题,生动叙述了细菌科学的历史演变。会议共同主席邹全明教授指出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因素,并强调了抗生素疫苗研究的紧迫性。浙江大学胡富强教授针对临床药学研究,专注于创新制剂的研发,特别从老药新用、联合用药等角度强调了临床药师在用药实践中的重要性。浙江大学曾苏教授则以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为中心,探讨了它们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吉林大学裴瑾教授根据个人经历分享了新药研发的过程,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pl1UKPacb5

周宏灏院士作报告

日历

描述已自动生成

白板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形用户界面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主论坛讲者嘉宾


主论坛由吕迁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郭澄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沈甫明教授分别主持。

 

主论坛主持嘉宾

     

论坛一:精准用药与药物治疗管理

    412日下午,以“精准用药与药物治疗管理”为主题的论坛一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永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范国荣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一会议主席。


论坛一主席


    会上,大会共同主席周国华教授率先发表讲话,重点介绍了团队在床边精准给药技术支撑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南大学张伟教授则围绕药物微生物组学的前沿技术和个体化用药经验进行了精彩分享。复旦大学相小强教授分享了团队基于PBPK模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为医药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接着,南京医科大学杨晟教授从统计学角度详细介绍了多基因风险评分构造和临床应用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向倩教授分享了如何综合评估血栓与出血风险、精准选择抗栓治疗方案的宝贵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杨全军教授阐述了基于肿瘤代谢生物标志物的晚期肿瘤—骨骼肌相互作用的应用探索,为传统老药临床新用提供了新思路。最后,东部战区总医院武海萍副主任详细介绍了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及临床治疗选择,强调了抗菌用药的合理精准性。   

 

 

 

     论坛一讲者嘉宾


    论坛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孙华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焦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顾智淳副主任药师分别主持。  

 

论坛一主持嘉宾

    

论坛二:生物制品创新与临床合理应用

     4月12日下午,论坛二同期召开,邹全明教授、林厚文教授共同担任主席。  

▲论坛二主席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对新型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剑龙副研究员基于疫苗安全性视角介绍了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厦门大学李少伟教授分享了新一代HPV疫苗的理性设计,苏州艾棣维欣生物技术股份公司王宾教授介绍了开发乙肝功能性治愈疫苗的佐剂及临床验证过程,云南大学张子杰研究员分享了新冠病毒变异株疫苗免疫原性演化规律研究及其对变异株迭代策略的启示,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仝鑫总监阐述了产学研合作开发新型疫苗的新思路,复旦大学徐建青教授介绍了基于mRNA疫苗平台的狂犬疫苗研制。  

▲论坛二讲者嘉宾

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任进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智平教授、复旦大学张雪梅教授分别主持。

▲论坛二主持嘉宾

     

论坛三:药事管理与循证药学

    4月13午,论坛三如期召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郭玉金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董得时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IMG_256IMG_256

▲论坛三主席


    学术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医学院杰敏教授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申请进行了详尽的经验分享;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徐畅教授分享了循证医学与上市后药物安全性评价;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张家兴主任药师分享了基于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成人肺炎疗效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四川省人民医院吴行伟副研究员综合理论和案例两个维度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药学决策模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周鹏翔主管药师分享了基于医药转诊协作模式的儿科药学门诊精细化建设与实践管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王梓主管药师分享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策略研究。  

1K3A08611K3A0932

 

IMG_2561K3A1045

IMG_256IMG_256

▲论坛三讲者嘉宾

 

    报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学部何志高主任、上海市公利医院药学部李文艳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石建伟副研究员先后主持。  

IMG_256IMG_256

IMG_256

▲论坛三主持嘉宾

  

 

论坛四:药理学的新进展与前沿研究

    4月13日上午同期进行的论坛四聚焦于“药理学的新进展与前沿研究”,论坛主席由澳门科技大学朱依谆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志玲教授共同担任。  

                    

论坛四主席


    论坛伊始,北京大学药学院曾克武教授率先登台,围绕天然药物作用靶点发现的前沿技术进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紧接着,论坛四主席朱依谆教授就炎症和免疫的新机制、新靶点研究作了深入报告,为医药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参考。随后,广州中医药大学陈扬教授基于血管炎症小体引起慢性血管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策略展开探讨。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教授阐述了益气活血中药芪参方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此外,中国药科大学庞涛教授介绍了活性天然产物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靶标机制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徐明教授分析了中医药与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之间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论坛四讲者嘉宾


    论坛进行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杨莉教授、海军医科大学药学院王培教授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桂定坤教授分别担任论坛主持。最后,李志玲教授为论坛四作了精彩的大会总结。  

▲论坛四主持嘉宾


   论坛五:疾病队列与药学交叉研究

    4月13日下午,论坛五如约进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吴恒趋、嘉定区中心医院(仁济医院嘉定分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迟辰斐共同担任主席。  

▲论坛五主席


报告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主任何金汗教授生动阐述了药物核受体PXR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并分享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麻静教授展示了多模态多组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中的前沿进展。紧接着,仁济医院浦南分院副院长丁嵩分享了心肌梗死微循环灌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北京朝阳医院李海彬副研究员则详细讲解了临床研究中纵向数据的统计建模新方法及其应用。仁济医院风湿科严青然主治医师汇报了硬皮病治疗的重要研究成果。最后,顾智淳副主任药师以药师与结直肠癌术后VTE预防同行为主题,展现了临床药师在抗凝管理中的卓越贡献。

A group of people at a podium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论坛五讲者嘉宾


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心内科执行主任周勇、顾智淳副主任药师、仁济医院浦南分院药剂科主任李铁军教授分别主持。

A person standing at a podium with a computer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论坛五主持嘉宾

      

论坛:深海资源与新药发现

    4月13日下午同期举行的论坛六聚焦于“深海资源与新药发现”,由广东药科大学张陆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郭跃伟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01A_980501A_9803

▲论坛主席

   

    在论坛上,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北京大学兴教授首先就天然产物仿生合成与新药发现进行了报告,展示了仿生合成技术在新药发现中的前景。接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深入剖析了深海真菌中具有铁死亡抑制活性成分的发现研究。接着,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详细介绍了海洋双吲哚酮化合物溶栓作用机制,并对深海药物开发的前景进行了探讨。随后,浙江大学吴斌教授介绍了海底热液口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开辟了对极端海洋环境中药物发现的新视角。中山大学刘岚教授则揭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在新药源探索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复旦大学孙域教授通过对花群海葵碱类海洋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阐述,展示了合成化学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创新应用。   

      论坛六的圆桌讨论环节为专家们提供了一个讨论深海新药发现挑战与机遇的平台,促进了学术界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深入交流。通过丰富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会议增进了对深海生物在新药发现中的作用的深入理解,并鼓励了进一步的科学探索。随后,主席郭跃伟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对论坛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临床药学研究的方向与合作提出了展望。

▲论坛讲者嘉宾

   

    中国海洋大学李国强教授、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刘可春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王梁华教授及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分别主持了不同环节,确保了会议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度。

01A_006801A_9945

01A_015601A_9819

    ▲论坛主持嘉宾


     会议闭幕式中,上海市药学会陈红专理事长作大会总结。首先,他对整个会议的顺利进行表示了肯定并对未来的合作和研究寄予厚望。其次,他表示本次会议为广大药学从业者提供了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显著促进了临床药学研究与转化能力的提升,也为推动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医药领域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临床药学学科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陈红专理事长作大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