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会员受邀出席国际病毒组装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6-25 浏览次数:602
病毒组装是现代生物化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领域,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有不少会员长期专注于该领域研究并取得了不俗成绩。5月24日至29日,国际病毒组装告别研讨会在意大利撒丁岛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获得者Polly Roy教授担任主席,bc贷(中国)多名会员受邀参会,共同深入探讨病毒组装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
图注:International Virus Assembly Farewell Symposium与会代表合影
历时三天的研讨会一共安排了55场精彩报告。在6场大会主旨报告中,2场是来自中国科学家的分享: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丛照教授长期聚焦于蓝藻噬藻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通过原子分辨率结构解析,系统性阐明噬藻体自组装模式和宿主识别机制的相关进展。该工作对水环境维护和碳中和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丛尧研究员汇报了其团队关于热稳定化重组病毒样颗粒(sVLPs)的最新研究进展。该项工作深入揭示了sVLPs的结构基础,为开发“不涉及活病毒生产”的新一代脊髓灰质炎疫苗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在其他大会报告中,中国科学家同样表现亮眼:
厦门大学李少伟教授专注于病毒样颗粒(VLPs)组装机制在疫苗研发领域的创新探索。他提出了一种根据关键表位的空间聚集(epitope clustering)指导新型疫苗免疫原设计的全新思路,并在HPV疫苗设计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清华大学李赛教授利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cryo-ET)技术,首次动态观察到IgG抗体通过二价结合有效中和SARS-CoV-2病毒的过程,清晰揭示了抗体亲合力在病毒中和中的关键作用,为该类病毒疫苗及抗体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在墙报展示环节,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独军政研究员在内的多位中国学者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获得与会同行的关注。
图注:部分中国科学家合影(从左到右:杜军政研究员、周正洪教授、周丛照教授、李少伟教授)
大会主席Polly Roy教授和大会副主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纳米机器电子成像中心主任周正洪教授对中国科学家在此次大会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中国生物化学家的工作为病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影响了该领域的全球科研格局。